對於中國武術,
大家總認為是「花架子」、「不實用」,
但事實上真是如此?
還是僅是主流媒體給的印象?
今天閒來無事寫寫,破除迷思。
1.中國武術不實用,比賽場上都沒看到
事實上,會不會打完全看老師怎麼教,
不但MMA有傳武人,散打搏擊也有,
甚至兩岸都有傳武的對打賽事,
更不用說軍隊也傳授傳武。
Anderson Silva 詠春-MMA賽事
韓飛龍 陳氏太極-散打
盧昭宏 周家拳-香港擂台賽
詹棋名老師 形意拳八卦掌-唐手道中日交流賽
(師門當然要放\(≧▽≦)/)
台灣屬於傳武的格鬥賽事,
就我所知共有三項:
1.台北-天挑五輪(中華傳武綜合技擊聯合總會)
2.高雄-國術招式技擊應用賽(高雄螳螂拳協會)
3.台北-國術擂台賽(台灣國術總會)
其他還有推手、摔跤、兵器、卦肢等等,
促繁不及備載。
因此莫說說國術不會打,只是想練打的人不多,
會教對打的老師也不多。
2.實戰打起來都不像套路,根本不是中國武術
放眼世界上所有的格鬥術,包含非洲南美,
對打起來都不會像套路一樣。
事實上民國六七十年代的國術擂台賽,
以及抗戰時期的短兵對打影片也都不像套路。
民國六七十年代 國術擂台賽
抗戰時期 1934年國軍短兵對打-單刀對刺槍
因此真實對打本來就不會如套路一般,
那是電影小說的戲劇效果。
國術套路只是訓練的一環,
如果把套路當作傳武的全部,那就是邏輯謬誤了。
完整的傳武訓練,
包含「打法、練法與演法」,
「對打訓練」是打法的一環,
「套路」是練法與演法的一環。
用現代體育術語,
套路是國術對打的「專項訓練」,
只練套路是不可能對打的,
就像很會「閉氣」不代表會「游泳」一樣。
最後還是那句老話:
「多練打就會打,但只練打卻不一定能打。」
因此才要有套路與功法練習。
下回文章將講解「傳武怎麼練對打」,
也會提及套路與功法的價值。
祝大家練拳愉快,日日精進。